成都邛崃市第五批援藏队驻九寨沟县玉瓦乡玉瓦寨村队员向汶,团结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因地制宜,利用当地丰富的草原资源,依托村级集体经济,借助政府产业贷款贴息政策,带动村民发展牦牛养殖业脱贫致富。
养殖场内成群的牦牛
“常介大哥,牛养得如何?娃娃实习的事情办好没有?”近日,我和邛崃第五批援藏队驻九寨沟县玉瓦乡玉瓦寨村其他队员来到村民常介家中,开展惠民惠农政策宣讲,了解其生产生活方面的诉求。常介热情地带我们到他家牛棚,指着大大小小成群的牦牛,非常开心。这个曾经家庭人均年收入只有2600来元的贫困户,如今是当地拥有近40头牦牛的养殖大户,2019年养殖收入8.6万余元,成为玉瓦寨村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
玉瓦寨村位于九寨沟县城北部,平均海拔2600多米,山高路远,居住在这里的藏族群众主要以种植玉米、青稞、马铃薯以及养殖牦牛为生,生活比较艰辛。常介一家人也是如此,一年到头辛勤劳作收入却极其有限,特别是孩子上学后,日子过得越发紧巴。2014年,玉瓦寨村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村,常介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怎么助力当地脱贫攻坚成了我们援藏工作队驻村成员经常讨论的重点。大家认识到,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必须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玉瓦寨村虽然偏远,但森林和草原资源丰富,依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牦牛养殖业是一条可行的路子,大家一拍即合,在征求畜牧业专家和村“两委”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将村寨扶贫产业方向定在发展牛羊养殖上,并于2014年成立玉瓦寨养殖专业合作社,借助政府产业贷款贴息政策,带动村民养殖牦牛。“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没想到扶贫工作刚铺开,就碰了一鼻子灰。“要那么多钱,我卖了房子也凑不够。”“牛没有养好,欠银行的钱还不上咋办?”……由于对政府产业贷款贴息政策不了解,最初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申请贷款发展养殖的村民寥寥无几,常介对申请贷款也非常抵触。
“不能放弃!村民越是有担忧,就越要把工作做到位。”工作队驻村成员一次又一次走家串户,向村民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帮助其打消顾虑,并积极联系相关金融机构予以支持。经工作队驻村成员反复耐心沟通,常介等村民逐渐转变了认识,表示愿意贷款发展牦牛养殖。2017年,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常介顺利申请到产业到户资金、产业周转金、金融扶贫小额信贷等资金7.7万余元,饲养牦牛22头。考虑到常介有多年养殖牦牛经验,且性格忠厚勤快,工作队推荐其作为村寨集体牦牛养殖的放养人,负责放养集体牦牛100余头,并约定在保证养殖成效的情况下,将50%产仔作为放牧工资。牦牛养殖,日常放牧不算难事,真正的“技术活”是做好牲畜防疫。没多久,我看见常介蹲在自家门口一筹莫展,上前询问。“村里的牛病了,我该咋办啊?我咋向村里交代啊?”只见常介急得直抓头发。我一边安抚他,一边联系乡上的农技员过来查看。原来,由于常介对牲畜防疫知识了解有限,防疫工作没做到位,导致集体养殖的5头牦牛突然生病。好在农技员及时赶到,才避免了损失。这之后,我和工作队驻村其他成员及时总结经验,主动对接,为常介和村民联系相关养殖技术培训,邀请农技员“一对一”实践辅导。经过系统学习,常介能够辨别出牦牛常见的病症,并逐渐掌握了防治办法,成了村里名符其实的“养牛行家”。“扶贫要用情用心”,这是我驻村以来最深刻的感受,只有主动走进群众,敞开心扉,急群众所急,舍身处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才能赢得群众支持与信任。春华秋实,岁物丰成,驻村工作轮换,但帮扶“接力”不停。在一批又一批工作队的努力下,全村13户贫困户于2017年全部脱贫,如今全村共养殖牦牛3400余头,实现了家家有牦牛,年年有稳定收入。
文字:向汶,系成都邛崃市第五批援藏工作队驻阿坝州九寨沟县玉瓦乡玉瓦寨村队员